安徽师范大学主页

学校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1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7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4年度人才招聘公告


为做好2024年度安徽师范大学人才招聘工作,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规定,现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原则

(一)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坚持考试考察、择优聘用。

二、选聘岗位

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具体学科方向或专业等要求见附件。

三、选聘条件

(一)政治条件

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求真务实、敬业乐业、甘于奉献,能够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业务条件

学历和资历要求按照公布的岗位条件执行。

(三)健康条件

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年龄条件

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046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046日以后出生)。人文社科类高层次人才的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046日后出生),自然科学类高层次人才不超过45周岁(197546日后出生)。有特殊要求的,按具体岗位要求执行。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不符合岗位招聘条件的人员;

2.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3.现役军人;

4.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

6.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四、政策待遇

(一)人才安家费

1.对于教学科研岗位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办法(试行)》(校人字〔2017〕75号)提供安家费、科研支持经费等,标准如下(见表)(税前,单位为人民币,下同):

人才类别

科研支持经费(万元)

工资福利待遇

(万元/年)

安家费

(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一类人才

400~600

1500~2000

面 议

面 议

二类人才

150~400

800~1500

80~100(年薪)

面 议

三类人才

50~150

100~500

40~60(年薪)

不低于60

四类人才

30~50

50~100

30~40(年薪)

50~60

五类人才

6

10~20

享受校内同等人员待遇

40~50

六类人才

4

5~10

享受校内同等人员待遇

30~40

七类人才

3

5

享受校内同等人员待遇

重点支持专业紧缺专业20-30一般专业10-20

海外人才

参照上述条件,一人一议

学术团队

一事一策

优秀人才安家费上浮10%,高峰学科、紧缺专业、师范及工科认证专业需引进的人才安家费上浮20%,特别优秀人才安家费上浮30%。

2.硕士计划若能引进相应专业的博士,则按重点支持计划兑现博士安家费。非教学科研岗位引进的博士原则上不提供安家费。

(二)住房。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周转房管理办法》提供周转房。

(三)博士配偶安置。对特别优秀或者急需的博士,其配偶在异地工作,学校可酌情安排配偶工作;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实行有偿安置。

(四)子女教育。入职教师的子女可享受优质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

(五)地方政策。博士享受芜湖市相关人才补贴(三年不少于36000元)等优惠政策,具体以芜湖市人才政策为准。

五、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应聘者进入我校网上招聘系统报名(http://210.45.192.166:8080/hire/hireNetPortal/search_zp_position.do?b_query=****)。此招聘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招满为止。公告发布不少7个工作日。

(二)资格审查。应聘岗位所在单位负责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笔试人员名单,并通过网站公布。没有接到笔试通知的应聘者,不逐一回复,敬请谅解。

(三)资格验证来校参加考核的人员,请务必携带以下材料: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身份证、职称证书、荣誉称号证书等材料(以上材料均为原件),进行资格验证。凡与报考资格条件要求不符或不能按规定提供证件材料的,取消其参加考核资格。其中:

1.属全日制2024年应届毕业生未取得毕业证书的,还须提供本人学生证原件、所在学校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本人关于毕业证书专业与报考岗位专业一致的书面承诺等材料。至2024年12月31日仍不能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或原件与证明材料不一致的,取消聘用资格。

2.机关、事业单位在编正式工作人员还须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四)考核工作。博士及高层次等人才招聘考核可采取面试、试讲的一种或多种考察方式简化程序引进。硕士招聘考核应采取笔试加专业测试(面试、试讲、技能操作等,可选择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考察方式。

专业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面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研究水平和潜能、处理与解决问题等能力。试讲主要考查应聘人员实现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及教学效果等。

考核顺序现场抽取。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成立考官组,由5-7人组成。具体考核时间、地点、方式等见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另行公布。

博士及高层次等人才招聘考核最终成绩设置最低分数线85分。硕士招聘考核笔试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最终考核成绩按照笔试50%和专业能力测试50%的规则,最后加权计算得出考核最终成绩。所有成绩计算时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硕士招聘考核设置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60分。根据招聘计划数和应聘人员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比例等额确定进入体检、考察对象(如最终成绩相同,依次以复试成绩、初试成绩得分高者优先。若应聘者各科成绩均相同,则采取加试的方法,加试方案另行公布)。

(五)体检。体检工作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六)考察。考察工作根据拟聘用岗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对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岗位匹配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习工作和报考期间的表现,同时要核实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具有报考回避的情形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考察结束时考察对象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考察不合格。

(七)公示。体检、考察结束后,依据招聘公告规定和体检、考察结果,学校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并在安徽师范大学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在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中,对体检不合格、考察不合格、个人放弃等出现缺额的,不再递补

(八)签约聘用。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按规定将有关材料,报省人社厅核准办理有关手续。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须与单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上班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六、其他

(一)本次选聘工作在学校纪委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同时欢迎社会和学校广大教职工进行监督,如发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按规定严肃处理。监督电话:0553-5910017

(二)2024年最终拟聘用人员必须在2024年12月31日前取得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就业报到证等材料(1.留学归国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如暂未取得,应聘考核时可以持我国驻外使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替代,报送主管部门报批时需提供《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2.非应届毕业生若无报到证,如有聘用单位,入校报到时,须提供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材料;若无聘用单位,须托管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无工作单位的证明材料),逾期学校将不予聘用。

(三)请应聘者严格对照招聘条件要求投递简历,以应聘者最终学历及所学专业作为认定标准,对不符合学校招聘条件要求的人员学校一律不予聘用。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如在招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或应聘者条件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或解聘。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负责。

(四)本公告未规定的以上级主管部门政策为准。未尽事宜,由人事处负责解释。人事处老师联系电话:0553-59101655910066

特此公告。


安徽师范大学

202445



新闻来源于:http://www.hwlxsjob.com 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招聘信息请登录:海外留学生人才网 留学生人才 高校教师招聘 高层人教师招聘 海归人才招聘 博士人才招聘 硕博人才招聘 猎聘 北京招聘会

联系方式

校园风光

服务热线 在线资讯 关注微信 官方微博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method mysql::dbshow() in D:\wwwroot\hwlxsjob\wwwroot\include\mysql.class.php on line 23